精密實時自動化的主控室、淵博專業的工程團隊、高聳入云的鋼筋鐵骨上特高壓輸線有力又優雅地攀援延伸。配合上廣袤藍天中緩緩飄過的白云,在工程師們耐心的引導和講解下,一幅大國重器的雄偉工業畫卷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
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站內電容器組
1000千伏GIS設備圖
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昆山的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變電站,總占地面積213畝,有20個足球場那么大。更令人驕傲的是,全套設備完全由我國獨立自主開發,享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并且相關技術已經開始走出國門、遠傳到巴西等地,成為有口皆碑的大國名片。
為什么要建立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
我國東部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發展地區,建設有大量的工業園區。此外,發達的經濟和良好的居住環境不斷地吸引著外來人口遷入。大量的工業和民用電力需求使整個地區形成了電能消耗大于供給的局面。為了滿足巨大的電力需求,蘇州地區一度大力興建小型火力發電廠,最多的時候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電廠。然而其發電機組功率較小,產能效率低,并且嚴重受到空間和供電效率制約。此外火力發電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蘇州地區亟需找到加高效、穩定、清潔的方法實現大批量供電。
相比之下,依托豐富的資源背景,我國西部和北部能夠通過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多種綠色環保方式產生大量電能。但這類能源富集的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所以如果能夠將電力從資源集中的西北地區輸送到東部沿海省市,不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了嗎?于是,特高壓電網系統響應時代背景、應運而生。特高壓電網和變電站的建立,改善了我國資源和經濟發展布局不對應的現狀,在推動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建設的同時兼顧了環境保護的重任。
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站。
淮上線工程:智慧電網
十二五期間,國網公司規劃了“三縱三橫一環網”的特高壓格局。“三橫三縱”指的是通過空間上三橫三縱分布的六條電網,將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生產的電力輸送到華北、華中和長三角地區。而“一環網”指的就是淮上線(安徽淮南-上海)工程。
特高壓電網建設示意圖。內插圖: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變電站模型
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變電站工程是淮上(安徽淮南-上海)線輸電工程的一部分。淮上線是世界上首個特高壓交流雙環網。也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12條重點輸電通道之一,是國家皖電東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淮上線分南環和北環兩部分。南環(上圖藍色線標注)從淮南出發,途經蕪湖、浙江北部安吉到達上海。北環(上圖黃色實線標注)從淮南出發,途經南京、泰州、蘇州到達上海。
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電網內兼容并蓄的設計理念。直流電和交流電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在這里,工程師們別具一格地同時采用直流電和交流電進行不同目的電力傳輸。從內蒙古錫盟、山西晉北、陜西隴彬、四川錦屏四處產生的電能,通過±800 千伏直流電進行遠距離傳送(圖二紅色線標注),而進入了華東地區后,則改用交流電。大量電能經歷在發電區變電站內升壓–特高壓電網傳輸–用電地區變電站降壓的過程,如同一架飛機從偏遠地區直降目的地。完美地利用直流電能進行長距離運輸、容量大、低損耗的特點,實現了高效節能的運輸目的。而進入華東地區后的交流電,則像是“一站一停”的愛心巴士,給各個變電站點內的千家萬戶送去寶貴的電力能量。
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站:宏偉精致的大國重器
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特高壓交流變電站。從宏觀上看去,整個電網系統內部呈現對稱格局。對稱結構不但讓強迫癥看起圖來感覺異常舒適大大節省了建設空間、為后期維護檢修提供便利,還能夠從空間上讓電廠“更靠近客戶端”。即空間上更靠近上海的部分就負責給上海供電,更靠近的部分則負責給蘇州地區供電,這樣一來還大大降低了建設成本。對細節的精妙把控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讓不得不感慨這“國之重器”的宏偉精致。
目標:堅強智能電網目標
供電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蘇州電網資產規模巨大、設備眾多,肩負著向千家萬戶傳送電力的艱巨任務。如果蘇州電網發生故障,那么三分之一的上海、二分之一的蘇州地區就會瞬間陷入黑暗當中。因此為了更好地穩定供電,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還在不斷地通過多種手段進行技術改革,例如利用無人機器人全景改制,對電廠內的工作運行狀態進行即時感知;打造共享融合的數據平臺和開發高效;開發高效智能的運檢任務,為的就是實現更好地穩定供電。
有如此先進且自主的知識技術體系,加上背后高水平素質的研發者和工程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地敬業工作,相信堅強智能電網的目標在不久將來就會實現,再為大國驕傲增添濃重的一筆。
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