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協辦的“電力低碳轉型年會2023”在京舉行。本次年會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與行動”為主題,設有1個主論壇和3個分論壇。參會專家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區域轉型路徑和企業轉型實踐以及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升等角度,探討了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舉措。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清潔電力高級顧問王萬興,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中國能源研究會雙碳產業合作分會副秘書長張葵葉等20余位專家和近200位電力企業代表線下參會。
“在‘雙碳’發展戰略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當務之急。目前新能源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正在經歷從‘補充能源’到‘主體能源’的轉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指出,在既要保障量的合理增長又要保障質的有效提升的前提下,需要實現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過渡,加快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改革、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打造綜合能源系統,全面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彈性靈活性和互聯互濟等關鍵能力,并且更好地接納新出現的風光儲、虛擬電廠等市場主體。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已進入全面加速推進階段,風光裝機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電氣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市場化改革進程加速、市場活力顯著增強。但同時也面臨著艱巨的任務,電力系統的雙高甚至多高特性更加凸顯,關鍵技術亟待攻關突破,調節型、支撐型資源的成本疏導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為積極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不斷完善相應體制機制,促進電碳市場協同,加強電力系統標準與數字化應用的統籌協調。
“在實現‘雙碳’目標、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過程中,新型電力系統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認為。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表示,面對極端氣候的常態化,加快凈零排放日程,加速能源轉型已刻不容緩。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點多面廣、時間跨度長,需要統籌謀劃路徑布局,科學部署、有序推進,需要源網荷儲各環節共同發力,相互支撐和聯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在《電力動態碳排放責任因子》主旨演講中提出,通過建立碳排放責任機制來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用戶側存在海量的柔性和彈性資源,如電動汽車、建筑和工業負荷,具有各為其主、各自獨立的特點,無法主動地與源網互動。這些海量的用戶側資源在傳統的統一調度方式下很難實現被精準調控,亟須激活它們的“自律式”調節方式。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在主旨演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任務、路徑和實踐》中指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實現從資源依賴轉變到技術依賴。技術推動型發展模式所依賴的技術是不斷進步的,隨著疊加和積累,可以實現發展成本下降,是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未來支撐能源和電力技術創新的兩大因素是能量與算力,能量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可以改變人們制造工具的思維邏輯,而算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水平。
此外,會上還發布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路徑研究》《“雙碳”目標下中國區域電力低碳轉型路徑》《大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 促進西北區域新能源高比例發展》《大力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 促進西北區域新能源高比例發展》多份報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