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電力公司干部員工主動作為,助力“六穩”“六保”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伴隨著優化營商環境和脫貧攻堅的腳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在危機中開新局,激發市場新動能,如一股勁風吹遍隴原的山山水水。一個個由內而外的巨變,在隴原大地上日漸被開拓出來……
入夏時節,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山莊鄉尚灣村津華香菇科技扶貧產業示范園,40座種植大棚整齊劃一坐落在群山之中,基地理事長李鋒正在察看出菇情況,工人們忙著進行菌棒刺孔作業、香菇采摘等作業。據李峰介紹,該項目總占地100畝,天津北辰區投資125.3萬元,園區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開展香菇全產業鏈生產。通過土地流轉、量化保底、轉移就業、貧困戶自種香菇4種模式帶動86戶貧困戶參與效益分紅和生產經營。
李鋒說:“最初不能生產菌棒的直接原因就是電跟不上,在外面買一個菌棒五元錢,后來國家電網(華池縣供電公司)專門架設了的產業園區10千伏線路,我們就自己生產菌棒,一個菌棒不到3.5元,按照我們的年生產量500萬棒,僅直接成本就降低了750萬元。所以說電力先行,在我們這里真的不是口號!”
62歲的周瑞琴是山莊鄉尚灣村村民,因為年齡大了,2019年,她和丈夫把家里的8畝川臺地流轉給產業園,自己平日在基地務工。“以前靠天吃飯,種10余畝玉米和一些小雜糧,收入低。”周瑞琴笑著算起了收入賬,“園區建成以來,土地流轉費用一年有4800元,再加上3萬元左右的務工費用,家里有了雙份收入,日子也越過越有勁了。”
“南菇北移,在華池周邊300公里范圍內是個空白。香菇產業,生產周期短,經濟附加值高,還能解決老百姓務工難題。”山莊鄉黨委書記王鵬算了一筆賬,農民種玉米,畝產1000公斤,每畝年收入2000元,刨去種子、化肥、農藥以及土地承包費,一年下來剩不下幾個錢。可種植香菇就不一樣了,一個棚半畝地,4個月時間,農民利用早晚空閑時間就可以干了,一個棚凈掙3.5萬至5萬元。
“不出3年,我們這兒將成為一個集產業、觀光、研發、展銷為一體的扶貧示范園,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奔小康了。”李鋒望著不遠處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信心滿滿。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全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采取產業、消費、就業扶貧等舉措,助力農民鼓了錢袋子。
“目前,我們廠的設備運行良好,供電穩定。感謝供電部門不僅為我們量身定制了供電方案,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比計劃提前22天為我們廠送了電,這種真心實意為企業節約成本、縮短時限的服務真的很貼心。”6月25日,甘肅省白銀市宏鼎磨料科技有限公司設備安全投運,總經理葉建強向大客戶室跟蹤服務的客戶經理連連稱贊道。
今年4月份以來,碳化硅行業市場行情穩步增長,甘肅省白銀市宏鼎磨料科技有限公司根據生產需要,進行了增容后,新的生產線月用電量將增加1500萬千瓦時。在接到增容申請后,國網白銀供電公司大客戶服務室組織發策、運維、計量等六個專業部門聯合開展現場勘查,共同分析用電需求情況,核實客戶碳化硅生產爐型、生產工藝等用電情況。6個工作日向客戶答復供電方案,完成該項目的初設及評審工作,為客戶提供技術指導,確保工程及時開工建設。
自2020年4月25日起,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開展“走進政府、走進企業、走進現場”活動,明確20項支持措施,落實“一戶一策”服務措施,服務597戶,230.23萬千伏安用戶復工復產。立足便民利民,精簡辦電手續,壓縮辦電流程,推行“陽光業擴”,打通與政府平臺信息通道,推行客戶服務事項集中辦理,開辟“綠色通道”助力報裝提速,編制并免費提供典型設計和造價案例供客戶使用,高壓辦電時長壓縮至25.77天,優于目標值53.15%;低壓辦電時長壓縮至2.37天,優于目標值84.20%。
“較傳統的方式相比出產的成品花椒損耗小、品相好,2019年每斤濕花椒烘干用電成本約0.2元,每3斤濕花椒烘干后約1斤干花椒,每斤干花椒的售價可提高約6元。節省人力的同時,提升了烘干效率,與市售同類烘干機(售價約7萬元)相比,烘干時間可由通常的24小時縮短至16小時,又經濟又環保。”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幫扶王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雷俊說。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結合省內地域特點和自然稟賦,因地制宜,篩選公司鄉村電氣化惠農富民特色項目,旨在打造公司“示范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適時鎖定22個惠農富民特色項目,項目覆蓋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等方面,重點圍繞農業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倉儲物流、鄉村全電景區建設、農業休閑觀光園建設、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電采暖推廣八個方面開展建設。通過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模式,全力打造22個惠農富民特色項目建設,助推農業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
鄉村要振興,電力需先行。實現鄉村發展,農民致富,可靠的電力保障要率先實現。甘肅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鄉村電氣化,結合省內實際情況、地域特點,以服務“三農”為中心,突出“示范項目”引領,強化“機制建設、科技創新”兩個保障,堅持“優質服務、扶貧攻堅、電能替代”三個推進,提升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電氣化水平。自去年以來,甘肅省電力公司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農田機井電排灌、農業大棚電保溫等技術,自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已推動全省70個縣建成農田電排灌項目1042個,72個縣建成電氣化大棚2221個共9046畝。以電氣化推動養殖業現代化轉型,在80個縣建成農牧養殖項目2356個,服務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加工用能需求,在28個縣建成848個農產品加工、烘干點。結合各地區產業特色,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全省建成電炒茶項目40個,建成電烤煙房1400多座。全省建成農村地區清潔供暖項目3.28萬個,實施鄉村中小學校電采暖項目1640個。電力科技人員駐村開展扶貧工作,發揮企業科技力量,開展電氣化改造與應用,促進當地農民增收,對當地258戶共1059人的脫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今年,我們鄉的特色產業僅西甜瓜一項種植面積就達到1600畝,群眾受益近300多萬元,平涼供電公司涇川縣供電公司出了力、幫了忙。”甘肅省平涼涇川縣汭豐鄉黨委書記高凱華說。
“因為有了動力電,我才敢放心大膽地擴建大棚種植規模,園區現有80 座鋼架大棚、210座日光溫棚,瓜果、蔬菜年產量500萬斤,產值突破800萬元,真正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感謝供電公司讓我從一個返鄉農民工變成現在的種植大戶,還帶動了村里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樊文軍介紹說,“現在正值大棚蔬菜澆水的高峰期,以前澆地用柴油水泵抽水,費時費力,遇到干旱天氣,經常遇到抽不上水的情況。現在有了電機井,想啥時澆就啥時澆,比以前方便多了。” 隨著農業園區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村民對供電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甘肅省電力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李建錦介紹:“今年,結合省內實際情況、地域特點,甘肅公司以服務‘三農’為中心,突出示范項目引領,強化‘機制建設、科技創新’兩個保障,堅持‘優質服務、扶貧攻堅、電能替代’三個推進,實現‘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電氣化’三個提升,提升對全省動力電供電能力及供電質量進一步,通過延伸0.4千伏三相四線動力電源線路,有效解決了老百姓用電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減少了用戶接電投資。”
自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農田機井電排灌、農業大棚電保溫等技術,已推動全省70個縣建成農田電排灌項目1042個,72個縣建成電氣化大棚2221個、共9046畝。以電氣化推動養殖業現代化轉型,在80個縣建成農牧養殖項目2356個,服務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加工用能需求,在28個縣建成848個農產品加工、烘干點。推動全省農業生產電氣化能力持續加強。